为殿下效犬马之劳

两日后,李君毓照例和唐逸霄一同去巡城。

云枝已经配出了解药,但是因为人数太多了,只能先紧着重症用,其他人喝一些稀释后的汤药,多少能缓解一些。

“按照我神威军最快的速度来说,药材运来最少还要四天。”唐逸霄简略的算了一下路程和速度,“我们这四天如果看得紧一些,应该撑过去是没有问题的。这几日陆续有人闹事,皆是被我镇压下来了,这样一直堵着他们也不是事。”

“那也没办法。”李君毓坚决道,“该强硬的时候必须强硬起来。也就这几天了,等吧。”

话音刚落,就看见一个捕快从远处跑了过来,喘着粗气,语气中还带着一些欣喜:“公主殿下,逸王爷,物资……物资到了。”

“就到了?”李君毓和唐逸霄对视一眼,不对劲啊。

“是哪位钦差大人送来的物资?”唐逸霄也谨慎的问了一句。这要是现在有人在药材上动手脚,那可真是天塌了。

捕快回忆了一下,马上答道:“属下不知,是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。身侧还有逸王您之前的属下随行。”

“先去看看。”李君毓和唐逸霄有同样的顾虑,但是听见了有神威军的人,又安下了几分的心。

封城令还未解除,于是人和物资都被关在城门外,和之前的刘晓十里外扎营完全不一样,这些马车就停在门口,大有一开门就进去救急的气势。

李君毓坐在马上,一眼就看见了一个熟人。

竹知清站在马车旁边,一看见他们出来,就连忙迎了上去,对着李君毓行了一个大礼:“殿下,许久不见。”

“知清?怎会是你?”李君毓的欣喜让旁边的唐逸霄特地多看了她一眼。

竹知清身边的人正是之前唐逸霄派去京城的人,他对着他们两行了个军礼,然后禀告道:“末将奉命回京,路上碰到了竹公子。竹公子说是太傅让他来的,末将就护送竹公子过来了。”

这两人都是信得过的人,李君毓的心彻底放下,但是突然又想到了什幺,看向了竹知清:“你不是在翰林府修书吗?太傅怎会叫你来这趟差事?”

竹知清擡眸,眼神灿若星辰,对着李君毓笑了一声,爽朗道:“殿下,我辞官了。”

李君毓的笑慢慢的收敛了回去,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幺。

寒窗苦读这些年,他家中对他也是寄予厚望。

“先进去再说吧。”唐逸霄看出了李君毓的情绪,在李君毓的肩上轻轻的扶了扶,对后面的人说道,“去请云姑娘过来县衙,检查过药材没问题后直接就让百姓们用上。”

进了县衙,李君毓就迫不及待看向了竹知清:“说吧,你到底是怎幺回事。你不是个冲动的人,怎会突然辞官?”

“殿下,其实我很早就有了辞官的念头。”竹知清落落大方,将自己的想法不加保留的说给李君毓听,“您知道我的志向并不只在修书。翰林府的确是一个养老的好去处,但不适合我。我也曾有过做好手中事情的想法,但是还是觉得不甘。您不在京城,我实在是想不明白此事,于是给太傅府上送上了一封拜帖,想听听太傅的指导。”

竹知清继续道:“太傅对我的去留并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,反倒是说现在有一桩差事。若是做了,可能会得到陛下的嫉恨,也可能会被反咬一口百口莫辩,甚至还会连累家人。若是不做,那我的生活不会得到任何变化,但是黄河的百姓日子会过得很苦,甚至殿下和逸王都会有很大的麻烦。”

李君毓皱了皱眉。太傅这惯用的套路来欺负一个刚弱冠的孩子是不是有点过分了。

“若是我自己,我定然是毫不犹豫的,但是我家中还有父母小妹。于是我回家禀明父亲,自请踢出族谱,和竹家再无任何关系,以免牵连到他们。”竹知清说到家人,神色也有些黯然,“父亲很支持我的决定,甚至还赞扬我不辱祖父之风,含泪将我分出族谱。我便辞了那对我毫无意义的翰林院修撰,带着赈灾的物资,前来黄河寻长公主殿下。”

“我接下来做的事情,全是我竹知清一人想要做的,不会牵连到任何人。”竹知清又对着李君毓拜了一拜,“还请长公主殿下让我留在您的身旁,知清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。”

李君毓仔细思索了一会,接着擡起头,脸上还是和平时一样的微笑,看着他:“我身边多一个你倒也不是养不起。只是现在我真的还不需要人手,怕是要让你失望了。”

喜欢本书,请将本站网址收藏

相关小说